AAAAAA6月8日,安徽省統計局公布了全省就業人員均工資情況。小編為大家盤點了相關詳情,歡迎查看!
其中,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均工資為55139元,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均工資為37148元,而規模以上單位就業人員年均工資為46828元。
,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發展環境,我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,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,經濟運行總體穩,就業人員工資水穩步提高。但不同經濟類型、行業、區域之間的工資水差距較為明顯。
城鎮非私營單位年均工資
表1:全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分地區就業人員年均工資(單位:元,%)
地 區  |  |  | 名義增長率  | 
全省  | 55139  | 50894  | 8.3  | 
合肥市  | 63626  | 58222  | 9.3  | 
淮北市  | 51096  | 52681  | -3.0  | 
亳州市  | 45394  | 40960  | 10.8  | 
宿州市  | 44325  | 39002  | 13.6  | 
蚌埠市  | 49154  | 45403  | 8.3  | 
阜陽市  | 49220  | 42551  | 15.7  | 
淮南市  | 56242  | 57228  | -1.7  | 
滁州市  | 56336  | 50334  | 11.9  | 
六安市  | 51354  | 44015  | 16.7  | 
馬鞍山市  | 58427  | 57144  | 2.2  | 
蕪湖市  | 55917  | 52578  | 6.4  | 
宣城市  | 56867  | 51011  | 11.5  | 
銅陵市  | 54807  | 51304  | 6.8  | 
池州市  | 49733  | 44856  | 10.9  | 
安慶市  | 47412  | 42623  | 11.2  | 
黃山市  | 53443  | 46473  | 15.0  | 
,全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513.8萬人,年均工資為55139元,比增加4245元,名義增長8.3%,增幅比上年上升1.8個百分點,扣除物價上漲因素,實際增長6.9%。其中,在崗職工年均工資56974元,名義增長8.8%,增幅上升1.7個百分點。
分地區看:
年均工資居前三位的是合肥、馬鞍山、宣城,分別為63626元、58427元和56867元;列后三位的是宿州、亳州、安慶,分別為44325元、45394元和47412元。同比名義增長率居前三位的是六安、阜陽、黃山,分別增長16.7%、15.7%和15%;列后三位的是淮北、淮南、馬鞍山,其中淮北、淮南分別下降3%和1.7%、馬鞍山增長2.2%。
分行業門類看:
年均工資居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(81692元)、金融業(77300元)、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(69129元),列后三位的行業分別是農林牧漁業(31084元)、住宿和餐飲業(33629元)、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(40802元),最高與最低行業均工資之比是2.63:1,比的2.84:1差距有所縮小。
表2:全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分行業就業人員年均工資(單位:元,%)
行 業  |  |  | 名義增長率  | 
合 計  | 55139  | 50894  | 8.3  | 
農、林、牧、漁業  | 31084  | 27185  | 14.3  | 
采礦業  | 61900  | 69636  | -11.1  | 
制造業  | 50945  | 48259  | 5.6  | 
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 | 81692  | 77120  | 5.9  | 
建筑業  | 48895  | 47632  | 2.7  | 
批發和零售業  | 45751  | 41863  | 9.3  | 
交通運輸、倉儲和郵政業  | 56659  | 50271  | 12.7  | 
住宿和餐飲業  | 33629  | 29652  | 13.4  | 
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 | 67922  | 62501  | 8.7  | 
金融業  | 77300  | 72215  | 7.0  | 
房地產業  | 54252  | 50362  | 7.7  | 
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| 47458  | 40853  | 16.2  | 
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 | 69129  | 63084  | 9.6  | 
水利、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| 40802  | 35989  | 13.4  | 
居民服務、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 | 41690  | 38091  | 9.4  | 
教 育  | 59088  | 48487  | 21.9  | 
衛生和社會工作  | 63695  | 54468  | 16.9  | 
文化、體育和娛樂業  | 52272  | 44211  | 18.2  | 
公共管理、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 | 57083  | 49012  | 16.5  | 
分登記注冊類型看:
國有單位的年均工資最高,為60433元;其次是股份有限公司,為57071元;第三位是外商投資單位,為56341元。其他內資單位最低,為41746元。
表3:全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分登記注冊類型就業人員年均工資(單位:元,%)
登記注冊類型  |  |  | 名義增長率  | 
合 計  | 55139  | 50894  | 8.3  | 
國 有  | 60433  | 51974  | 16.3  | 
集 體  | 47261  | 41741  | 13.2  | 
股份合作  | 55969  | 53659  | 4.3  | 
聯 營  | 49183  | 48476  | 1.5  | 
有限責任公司  | 50931  | 50263  | 1.3  | 
股份有限公司  | 57071  | 54670  | 4.4  | 
其他內資  | 41746  | 38669  | 8.0  | 
港澳臺商投資  | 50032  | 43997  | 13.7  | 
外商投資  | 56341  | 51820  | 8.7   | 
城鎮私營單位年均工資
,全省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均工資為37148元,比增加1880元,名義增長5.3%,扣除物價因素,實際增長3.9%。
分行業門類看:
年均工資居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建筑業(42266元)、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(40907元)、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(40573元),列后三位的分別是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(24800元)、農林牧漁業(28627元)、批發和零售業(29887元)。
規模以上單位年均工資
,全省37638家規模以上單位就業人員613.6萬人,就業人員均工資46828元,比增加1760元,名義增長3.9%,扣除物價因素,實際增長2.6%。
表4 全省規上單位分行業就業人員年均工資(單位:元,%)
行 業  |  |  | 名義增長率  | 
合 計  | 46828  | 45068  | 3.9  | 
采礦業  | 59900  | 66371  | -9.8  | 
制造業  | 44572  | 42203  | 5.6  | 
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 | 83928  | 80078  | 4.8  | 
建筑業  | 46128  | 44647  | 3.3  | 
批發和零售業  | 40989  | 38213  | 7.3  | 
交通運輸、倉儲和郵政業  | 47343  | 42507  | 11.4  | 
住宿和餐飲業  | 32838  | 29819  | 10.1  | 
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 | 63312  | 63505  | -0.3  | 
房地產業  | 51942  | 49082  | 5.8  | 
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| 45478  | 39933  | 13.9  | 
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 | 74891  | 72106  | 3.9  | 
水利、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| 43993  | 41314  | 6.5  | 
居民服務、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 | 34334  | 32105  | 6.9  | 
教 育  | 44224  | 40473  | 9.3  | 
衛生和社會工作  | 50830  | 47850  | 6.2  | 
文化、體育和娛樂業  | 52964  | 45248  | 17.1  | 
分行業門類看:
年均工資居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(83928元)、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(74891元)、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(63312元),列后三位的行業分別是住宿和餐飲業(32838元)、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(34334元)、批發和零售業(40989元)。
工資增長的主要因素
主要有以下三點:
一是經濟運行質量提升。,全省GDP增長8.7%,比全國高1.8個百分點,居全國第9位;財政收入突破4000億元,達4012.1億元,增長9.5%,比全國高1.1個百分點;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1852.7億元,增長4.2%、全國為下降2.3%。經濟增長質量的改善奠定了居民增收的基礎。全省居民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增長了10.7%。
二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改革制度政策出臺因素。,全國范圍內將機關事業單位納入養老保險制度,個人繳納的有關費用作為稅前工資組成部分納入了工資統計范圍。同時,各地推進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制度,實行基層公務員職務職級并行。據測算,全省機關事業單位就業人員占全部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30%,繳納養老保險和工資調整拉動了全省工資增長4.5個百分點,扣除這一因素,僅增長3.8%,增幅比上年回落2.7個百分點。
三是企業單位工資政策因素。,我省月最低工資標準由2013年的1260元、1040元、930元、860元四個檔次調整為1520元、1350元、1250元、1150元四個檔次。增幅處于20.6%?34.4%之間。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,有力保障和提高了低收入人員的工資水。
BBBBBB